岛野肠粉

刚开始小牛电动发布Niuaero系列自行车时,因为有野兽、乐视这种前车之鉴,我个人是很嫌弃的,第一反应:又是哪家企业打算利用自行车这趟浑水来摸一次鱼?
当刚发布时,由于Niuaero Road-09的造型太过特别,小牛赶鸭子上架各种资料都没准备好,找不到关于Niuaero系列车型的详细资料,先入为主的观念导致我认为这就是一台改了公路车把的计时车,就发了条微博吐槽了一下。然后就收到了设计师发来的微信:“别开枪!自己人!这车我设计的,不是乱来的!”
在设计师的讲解之下,我决定试试小牛的产品。
本文产品为小牛公司提供,非自费购买,但依然会秉承中立客观的观点来做评测。你问我收了多少钱,emmm,我账上至今还没收到小牛公司给我的一分钱恰饭钱。

小牛旗下的自行车产品线叫做Niuaero,公路产品线分为三款车架四款配置:Road-01铝合金圈刹版本、Road-03碳纤维碟刹版本、Road-09碳纤维碟刹版本。
其中Road-01分为3999的Lite低配版与6999的Sport高配版,除了配件上的区别,Sport高配版的车架组使用了一根全碳纤维前叉,而Lite低配版则是铝合金前叉。
在刚发布时我以为3999的版本也是配碳纤维前叉和Shimano 4700套件,还想过自费买台来试试看。在被告知低配版使用铝合金前叉与Shimano R2000之后,性价比大打折扣,于是没有购买。所以也收到了现在这台Niuaero Road-01 Sport版。

在小牛的官网上并没有自行车产品的详细信息,只有跳转到小牛的京东、天猫官方旗舰店或者是NIUAERO官网后之后,才能在商品详情页找到详细信息。
那么从何处获得Niuaero产品信息比较准确和详细?除了上NIUAERO官网之外(https://niuaero.niu.com)Niuaero系列产品目前依托小牛线下加盟店进行销售,对于销售电动车的门店来说,自行车专业知识会比较缺乏,所以并不是了解产品的好选择。其次是与专业的自行车商行进行合作销售,但是由于骑记(小米自行车)、乐视、野兽的翻车前例,很多车店并不看好Niuaero,合作车店较少。
所以以我个人来说,了解Niuaero系列产品也只能通过不断和小牛公司的人员沟通来获得所需了解的信息。

Niuaero Road-01原厂整车
车架:Niuaero Road-01 M码(52)
前叉:Niuaero Road-01 carbon
套件:Shimano 105 R7000
刹车:Shimano 105 BR-7010
牙盘:Niuaero 172.5mm 52-36
轮组:Niuaero
弯把:Niuaero 420mm
把立:Niuaero 100mm 7°
轮胎:CST C1922 CITO 25c
座垫:Selle Royal 1203U
(此处插入对比表格:车型、价格、配置、重量)

在提车出箱的瞬间,第一感觉就是,轻。没错,出乎我意料的轻!我并没有想到一辆铝合金整车的重量会有这么轻,安装speedplay zero脚踏之后原厂整车重量为7.7kg,也就是不安装脚踏的情况下仅7.5kg!
平行对比其他品牌搭配shimano 105套件的整车,Niuaero Road-01 Sport还是相当具有性价比的。不仅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在整车重量上更是抛离竞争对手一截。大品牌的铝合金车架溢价相对较高,在caad10/caad12停产的今天,想要买到高端铝合金车型并不便宜,caad13圈刹版可能不引进,仅接受预定,allez sprint一个车架的价格就和Niuaero Road-01整车一样贵了。而Giant在2019、2020款甚至不内销SLR级别的铝合金TCR,也就是说八千多的这款TCR SL,使用的不是顶级铝合金SLR级别,性价比并不高。

车架使用6069铝合金材料,也就是与Cannondale CAAD系列使用一样的材料。车架重量也跻身1100克的超轻铝架级别。56码车架为1170g。

官网上的图片写的是1200g,而天猫店写的数据是920g,差点把我吓尿

对于铝合金车架来说,不能像碳纤维车架一样随心所欲地设计管型,会影响到加工生产的流程、成品的强度、良品率等。所以下管设计上虽然应用了气动管型,但是摸起来有点小棱角,前尖后截背式的钻石管型。下管的水壶架螺丝顺应潮流使用三螺丝设计,可以上下调节。

叫做Niuaero,就是要把aero元素尽可能融入到更多的地方,车架整体视觉效果上最突出的莫过于这个翼型后上叉,对于整个车架的整体视觉效果来说,如同一辆思域上装了一个Type R的大尾翼,十足的汽配城风格。
根据官方说法,气动设计的后上叉对比cervelo R3的9mm圆管后上叉在时速40km的情况下可以节省4w功率。

后下叉使用经典的打扁设计,增加垂直顺从性,提升骑行中的小震动舒适度。

前叉同样融入了气动性的设计元素,由Pinarello F8引起的“武士刀”风格前叉设计,让前叉和前轮分别破风。

车架使用前后双孔直装夹器,原厂配置使用了Shimano BR-7010直装夹器,没有缩水使用第三方厂家,在我以往试过的车型中,使用第三方厂家直装夹器的刹车力、手感都会大打折扣。看前叉间隙的话,使用28mm轮胎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在后面25c外胎实测27mm情况下仍有充足间隙。

在套件的使用上,使用了Shimano 105 R7000小套,搭配KMC的链条和小牛的定制牙盘。注意后拨走线:在五通处由内走线转成外走线经由后下叉到后拨。
尾勾设计上不太好,在拆后轮时快拆经常会被后拨连接座卡住导致无法脱出,好在小牛接下来会推出直装式尾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牙盘是小牛OEM定制的一款牙盘,采用锻造非中空结构的铝合金曲柄,搭配SRAM三钉规格的直装盘片,172.5mm长度52-36t齿比的重量为749克,大约持平shimano 105级别牙盘的重量。牙盘轴心为BB386规格,即30mm直径轴心,86.5mm宽度,可以安装SRAM三钉规格的功率盘爪。不过,我相信大部分用户如果有想升级功率牙盘的话会选择整套更换,升级一套SRAM FORCE碳曲柄也只是加多几百块钱。

车架的五通规格为T47螺纹中轴,未来会越来越多车架应用的规格,比起传统BSA螺纹规格,对30mm轴心牙盘兼容度更好,螺纹中轴一直都是耐用可靠的选择。原厂的T47中轴可以通过FSA的30mm转24mm转换套安装24mm轴心规格的牙盘,例如shimano,原厂不使用转换套的情况下可以安装BB386轴心的牙盘。
原车出厂时中轴与曲柄安装精度不佳,骑行时就会产生异响,装车厂出来挨打!只能我自己拆了重新规范化安装一次,异响就消除了。
但是目前很多车店没有T47中轴的拆卸安装工具,新规格的普及需要时间。

整车附带一个后飘值20mm的27.2mm口径Niuaero碳纤维座管,改善整车的骑乘舒适性,但是该座管的铝合金夹头体积过大,拆卸更换座垫时不方便,对于非中空的座垫,安装起来更是麻烦。实称重量202克。

原配座垫为Niuaero OEM的Selle Royal 1203U座垫,座垫填充物较软,舒适度较高。座垫两翼弧度较平,但是尾端上翘起到承托臀部的座垫,适合骑行时骨盆前倾度不大的车友,骨盆前倾度较大的车手使用可能会感受到较明显的会阴压迫感。实称重量250克。

小牛原配的这款铝合金弯把284克(420mm),把立138克(100mm)。图上已经是调整过手变头角度之后,由于弯把几何较怪异(官网标reach77mm,实物水标reach80mm),原厂的手变头装配角度更加奇葩,属于完全不能用的范畴。

开箱时是这个样子,如果交给电动车门店,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持怀疑意见。

弯把在把横部分有后撤,reach值标号是80mm,但是这个80mm是纯弯把部分几何,还是已经包含了后撤部分,不得而已。安装手变头时,左右有明显公差,导致安装不顺利,一句话,不建议使用。

在我收到的这辆媒体车上,出现了碗组与车架头管口径不完全匹配的问题,碗组比车架头管小了一圈,导致露出了一圈银色。在之后的正式市售版本中会解决这个问题。

出厂时原厂刹车线长度不足,且线芯与过线座干涉摩擦,导致后刹车处于接近无法使用的状态。上图为刚开箱时,要是哪个技师装出来这样子的车,估计会被车友踢爆屁股。

原车使用的轮组为Niuaero定制的铝合金低框轮,仅27mm高,17mm内宽,22mm外宽,花鼓为Vuelta产品,前16后21辐条数,后轮使用2:1编法。前轮实测694克,后轮实测861克,也就是一对仅1554克。

官方商城的官图中,后轮快拆是向前锁紧,但是实际到手发现后轮快拆向前锁紧会于车架后三角产生干涉无法完全锁到位,只能向后锁紧。向后锁紧是不建议的安装方向,在集团骑行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后车撞开导致后轮脱出,如果你留意过大环赛车手们使用的战车的快拆方向,会发现都不会采用向后锁紧的方式。

Niuaero与国产轮组品牌Farsports为合作关系,提供Ventoux C3/C5升级套餐,比起后期单独升级轮组更加实惠省钱。

原车自带的配件上存在着不少槽点,原厂走线不顺畅,刹车线太短,原厂铝合金弯把存在左右公差等问题,于是对这辆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组。

你们猜我有多少FSA产品

原配的铝合金轮组,骑游有余,竞技不足。零售6999的整车配置一对不到1600克的重量的铝合金轮组属于良心范畴,但是这对铝合金轮圈的加速驱动性偏差,不管是低速状态的提速还是高速状态下的提速都不太理想,对于同等重量的Campagnolo Zonda轮组的性能表现差了一截,比较适合时速30公里左右或者更低的速度的速度。在时速35公里以上,特别是广州大学城团练这种动不动40+的来说,真的不适合,升级一对方远C5可以改善平路巡航性能。
原配整车首先应该换掉的除了把组还有什么?在这里Niuaero Road-01上,应该列入更换配件第一梯队的,还有外胎。这款正新C1922外胎不管是旱地湿地,都比较“滑”,操控稳定性很差,对于整车的骑行感受影响极大,若立刻换成同样几十块钱一条的马牌Ultra Sports外胎都会好上许多,胎的钱,不该省。
有条件的车友在升级方远C3/C5轮组时建议购买真空胎套装,产品是两条世文pro one真空胎。

我平时的评测中极少会谈及车架涂装,但是Niuaero Road系列目前不是缺乏选择,而是完全没得选,只有一款亚光黑漆面搭配红色logo的涂装。根据我的经验,在Road-01这个价位区间的用户,大部分会倾向于选择更加骚气、活泼一点的涂装,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喜欢这个低调的“高端黑”。

让我迷惑的还有一个点——车架几何。Niuaero Road-01/03的几何完全复刻了Specialized Tarmac SL6。这在品牌做法上是极少见的,很多国产品牌就算借鉴国外品牌几何也会略作修改,而Niuaero完全不避这个嫌,复刻SL6几何也减少了踩坑几率,参考SL6的码数选择就好啦。
但是官方几何图也是闹乌龙,出现了两个56?L和XL都是56?XL应该是58吧……

54码的立管长度是52cm,购买时要注意好码数选择的是标值还是立管长度,以防闹乌龙。
骑行感受:

在整车到手处理这么多糟心的问题之后,对于这款车其实是没报多大希望的。但是在实际骑行之后,我、同行其他媒体、车友都纷纷表示:真香!
高端6069铝合金工艺配合T47五通和386轴心的牙盘发挥出了充足的刚性,加速反应迅猛。
对于一个铝合金车架来说,舒适性不如部分碳纤维车架优秀,但是搭配碳纤维座管后应对小震动和大学城外环的减速带也不至于令人感到难受。
Niuaero Road-01让我当了一次“王境泽”的铝合金车型,近几年我骑过的铝合金车型不多,除了Canondale经典的CAAD系列外,Specialized Allez Sprint的价格让我觉得它就应该有对得起那个价位的表现,Merida Reacto Lite让我骑得想骂人,而Niuaero Road-01则是让我觉得物超所值,让我不由得期待Niuaero其他车型。

对于最最核心的车架来说,由于完全复刻了Specialized Tarmac SL6的几何,所以整体操控上,也是像SL6一样灵活而又不失稳定,充满了竞技性。对于日常骑游的车友来说,可能需要加多一点垫圈。
在短期测试中,是无法感受出金属疲劳的,但是对于超轻铝合金车架来说,使用数年后的刚性下降是客观存在的问题。Cannondale CAAD9/10/12/13和Specialized Allez Sprint或许会有很多情怀用户坚持使用很多年,但是我觉得在小牛这款6999的整车身上,该种情怀并不会存在,Niuaero也缺乏自己的品牌文化和粉丝,但是作为大几千预算入门玩车的车友来说,这台Niuaero Road-01是个不错的选择。
优点:车架工艺、性能双优,整车重量轻,性价比高
缺点:弯把、外胎建议更换,出厂装配精度低,购买渠道少
总评: 这是一辆Tarmac SL6几何的CAAD12,也可以说是一辆高端铝合金版本的Tarmac SL6。虽然这辆车足够好骑、性价比都不错,能够满足竞赛和日常骑行使用,但是似乎少了一点属于自己的“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