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野肠粉

Winspace银贝斯,算是国产自主里的老品牌了。银贝斯的口碑在国内应该还算是非常不错的,跟银贝斯同期起家的国产品牌部分已经倒了或者止步不前,一直稳扎稳打做产品,极少出现产品问题,靠着稳定的质量走到今天,没有搞太多营销噱头,也没有大规模地加入到价格战中。也就意味着,银贝斯一直以来的高端车架的价格都不算便宜的。
我从学生时代玩车时就已经对银贝斯有所耳闻,但真正第一次玩银贝斯的车是在美骑时期的T1300,距今已经3年了,T1300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现在也已经改款成T1350。
本人向来对超高整合度的车型没什么感觉,在偶然间发现银贝斯更新了SLC2.0后,被车架简洁的设计所吸引。在今年上海展时在银贝斯摊位围观了一下,展会结束后自费购买了一个SLC2.0车架。

SLC2.0的一大卖点之一就是轻量化,官方数据车架重量仅780g,52码带尾勾实测870g,考虑到官方数据可能是不带漆面和尾勾的裸架重量,这个误差在正常范围内。前叉未截管前重量为380g,这个数据就已经一般。随车架附带一根银贝斯自家的碳纤维座管,200g,也是一个只能说达标的重量。

车架组附带BB86对锁中轴
Slc2.0车架附带一个shimano规格的银贝斯陶瓷中轴,最傻逼的对锁压入式,使用shimano中轴扳手在扭到最后时很容易刮蹭到车架,压入位及螺纹位需要涂抹足量油脂才能保证日后的正常拆卸,这种设计的中轴非常不好拆,管杀不管埋,解决了一时却没有考虑后期。据银贝斯公司所说需要专门工具,但是又没有附带。车架出厂时中轴就压了一半而且一点油都没涂,遇上不规范的技师直接上工具旋进去就完蛋了。果断拆下来更换成普通shimano BB86中轴。

整车配置清单:
车架组:Winspace SLC2.0 520size
把立:FSA OS-99 CSI
弯把:FSA Energy
套件:Shimano Ultegra R8000+Xcadey 2xpower
座垫:prologo dimension ndr cpc triox
脚踏:speedplay zero
轮组:UNAAS 40碳辐条版本
轮胎:continental gatorskin sprinter(马牌鳄鱼皮)
整车重量:6.85kg

UNAAS是来自挪威一家车店出身的公司,做大做强之后开始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这对轮组不是我自费掏钱购买的,而是白嫖来的试用轮组。所以自带马牌鳄鱼皮管胎,也就懒得扒管胎下来单独称轮重了。

UNAAS在淘宝上销售的店家有好几家,但对于这款碳辐条版本的资料都比较缺乏,以至于当我打算上官网找这对轮组资料时,发现竟然没有英文或者日文入口!挪威文我是真的不懂啊,真的是不懂挪威人的想法,想把品牌做大至少把英文入口加上吧。但是在官网上我依然没找到这对碳纤维辐条轮组的资料。应该是还没有正式销售,只是国内代理商拿到了测试版。

为什么我说SLC2.0吸引我,因为SLC2.0是为数不多的没加入多少气动元素的爬坡车架中使用双孔直装夹器的。双孔直装夹器毫无疑问是个加分点。

银贝斯近几年的涂装风格个人觉得算是比较好看的对得上现在的潮流口味,上管的意大利设计标志与车型logo合二为一又不显冲突。不得不服,论自行车行业的美学设计还是欧美领先,大陆和对岸企业都还要加油。大家可以去看银贝斯其他车型,对涂装和logo的搭配拿捏都很到位。

SLC2.0就是一辆彻头彻尾的轻量化车型,方方正正的上管、下管、五通丝毫就没有一点在设计上考虑空气动力学的取向。

车架使用下管上方走线的方式,线管在过线座处转为内线进入车架。从头管后面可以看出,连头管后端都做成了截背式的平面。

车架与前叉处做的包肩设计是SLC2.0为数不多的空气动力学元素了。

车架后三角设计很纤细,起初我以为会像其他后三角纤细的车型一样柔顺,但是在实际骑行后发现和我的脑补有点出入。

车架使用27.2mm口径的标准圆管座管,可以随意更换其他品牌座管与座管夹。起初我以为这个座管夹会很重,称了一下也就16g,并不重,换个超轻毒品也就轻一点点,但是这个座管夹的做工拖了后腿。

车架官网上的官方整车照都是标配直头座管,因为直头座管缺货,实际到手却是一根后飘座管,反正我都能用,因为一开始以为是没送座管的,但是这个东西希望银贝斯公司可以规范一下。

我选择的这款涂装整体是清漆为主,可以看到银贝斯标志性的大理石碳纹。大理石纹路相比3k、UD等碳纹,使用到车架上的品牌并不多,银贝斯则是很多车架与配件上都使用了,对大理石纹路情有独钟的车友可以考虑。(还有人记得某件BMC大理石纹纠纷吗?)

UNAAS的碳辐条轮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位一体碳轮(花鼓、辐条、轮组一体化,例如lightweight)UNAAS的碳辐条为ACM技术,中间段部分为碳纤维,两端为金属头,即是说当发生摔车时轮组辐条损坏后,跟传统轮组一样更换掉受损辐条,重新调轮即可。

原配快拆的质感、手感都比较一般。

SLC2.0车架一共6个码数,以立管长度作为码数标识,最小提供45码,最大提供到58码。车架的str比例比较竞赛化,从最小码的1.33到最大码的1.47,所以标配15mm高度的FSA碗组。

使用感受:
不要以貌取“车”,SLC2.0会让你以为是一辆很柔顺的车,其实不然,SLC2.0是一匹烈马,跟T1300、T1500等车型一样,后三角舒适性都是比较差的。加之搭配的马牌鳄鱼皮管胎在打足了气后比较颠,我还搭配了高刚度的铝合金车把,原厂的碳纤维座管也是属于比较皮实的类型,就会导致前后轮传来的细微震动源源不断地反馈到人身上。建议搭配舒适性比较好的碳纤维把组和碳纤维座管,以及舒适性较好的胎。
没有完美的产品,但是作为竞赛化取向的SLC2.0可以不care这一点小缺点,因为此处说的颠,对比的是其他轻量化车型,对比气动车型并不算颠。
SLC2.0的几何调性上也都是竞赛化倾向,在应对起伏路的切弯时得心应手。五通侧向刚度上,有车友向我提出说SLC2.0五通偏软,后轮胎会蹭后叉内侧。这个情况在我使用中并没有出现,在我这种菜腿10s功率1100w的蹂躏之下并没有出现该情况,我认为目前大部分车架的五通刚度是完全足够普通车友使用的,不用担心五通刚度问题。
如果拿别的品牌来对比的话,你觉得SLC2.0的骑乘感受会像什么车?我觉得骑行感受上很类似打雷tarmac sl4,调性、刚度、舒适性等方面都很接近。几个打雷车店店员试过之后也表示了一样的感受,试过这款车的同行(非银贝斯经销商)都对SLC2.0表示了不错的评价。
UNAAS 40碳辐条轮组搭配SLC2.0是非常棒的组合,这对轮组最直观的就是极致的启动速度,得益于碳辐条的刚性与轻量化,在爬坡时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加速,在缓坡时保持速度也非常容易。
但是平路时就不是这对轮组的用武之地了,ACM的辐条为菱形截面,最宽处为2.0mm,比cx-ray0.9mm的水滴面要多出不少的乱流,增加空气阻力。辐条头部的直径也是传统辐条的数倍,也就意味着花鼓的wr比普通辐条要小。搭配滚阻极大的马牌鳄鱼皮管胎,加上SLC2.0的方型管,在广州大学城以同样的圈速跑一圈下来,比我用scultura搭配fulcrum racing speed 35、马牌competition管胎的平均功率竟然要高上30w左右,这个数字是非常触目惊心的!罪魁祸首应该就是鳄鱼皮管胎。

真正属于SLC2.0的主战场应该是山路,每一次加脚的提速都有着极好的轻快脚感回馈,让人满意的不仅仅是它骑乘的轻快,还有操控上的协调,72.5°的头管搭配45mm的前叉偏移量也能有着极高容错范围,使车手可以从容地面对山路弯道的切弯操作。因为银贝斯长期和职业车手合作开发的原因,让SLC2.0的舒适性不会有过高的表现,需要车手有一定的控车能力来应对高速下坡的抖动。

UNAAS轮组在刹车边上使用了类似AC3刹车边的排水纹路,但是纹路更深,在晴天时也能提供更多的制动力,这在我使用过的轮组里面能跻身第一梯队。但是由于刹车边仍然为普通材料,并非像ZIPP NSW般使用特种材料,在真的下雨天时,和AC3一样是卵用不大。
(刚好借给友人去比赛,遇上雨战实测,车手55kg,原厂刹车块,使用车型Trek emonda slr,夹器shimano 8010,赛后表示该轮组的提速拉扯性能优异,但花鼓防水性有待提高,所以进行了一次保养)
车架总评:SLC2.0是一款试过的大部分人都会给好评的一款车,但是零售定价9800元的价格在国产品牌里面并不便宜,在这个价格区间会与国际大品牌开始互相竞争。如果价格稍微调整,有希望大杀一片。
优点:各项骑行感受优秀均衡,重量轻
缺点:舒适性一般,几何激进,不适合长途骑游
轮组总评:作为一个挪威小品牌,进入国内也就这两年的事情,价格上比较亲民,跟国产轮组一个范畴,性价比不错
优点:加速性优秀,制动力优秀,修复性强
缺点:ACM碳辐条不够成熟,风阻较大,花鼓防水性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