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野肠粉

本文不仅文章长信息量大,且含有血腥暴力内容,未满18岁请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前言
在最近十年时间,自行车的碳纤维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每几年技术就经历一次更新换代,车架、轮组如是,强度、刚性、重量在每一次工艺更新中得到提升,现在的碳纤维制品已经变得相当可靠,强度已经超过了铝合金,连DH车架和轮组都用上了碳纤维。
一对轮组好不好,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重量、刚性、强度、空气动力学等等。
然而和封闭道路的专业比赛相比,另一个因素对业余玩家更重要:刹车——更好的刹车意味着在各种复杂的路况中(尤其是有机动车及电动车的公开路段)拥有更好的操控和更好的安全性。
早期的碳纤维轮圈工艺技术尚未成熟时,所以时有发生损坏的情况,现在正规有品质的碳纤维轮组在正常使用下基本不会发生结构强度不足的质量问题,发生轮圈损坏的情况,基本就只有碳纤维轮圈刹车边在连续刹车时,高温导致的刹车边损坏的发生,这一点也是各品牌碳圈的最主要差距之一。
本次测试也将聚焦刹车,从不同维度分析一对轮组的刹车性能,力求通过数据的方式更直观地将测试结果呈现给大家。

小知识
先来终结几个流言
1. 管胎轮组不会烧框
答案是:NO!不存在绝对不会烧框的碳纤维圈刹公路车轮圈!
这个要从碳纤维轮圈的材质说起,碳纤维轮圈是由碳纤维和环氧树脂共同构成,类似钢筋混凝土一样的结构。
环氧树脂是非晶体(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随着温度升高,物质首先变软,然后由稠逐渐变稀,成为流体)
环氧树脂会随温度上升而变软,当达到TG点之后,轮圈强度会断崖式下降。(tg点指的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即高聚物由高弹态转变为玻璃态的温度)
所以只要刹车边温度一直上升,轮圈就总有损坏的时候。

2. 那为什么开口轮组更容易烧框?
这就涉及到轮胎与轮圈结构上的设计问题。开口胎与真空胎的结构,会使轮胎在充气状况下,对轮圈产生更大的压力。当刹车边温度升高时,树脂强度下降,就更容易产生结构性损坏。
过高的气压也会导致轮圈受力更大,高温情况下更容易损坏,也就是说盲目高胎压会更容易发生“烧框”。
3. 是否存在所谓的300度超高温材料?
首先要明白一个点,度是什么单位?温度分为华氏度℉和摄氏度℃。部分品牌会玩文字游戏,但是实际300℉仅为150℃左右。
部分轮组会宣传使用了能承受超高温度的刹车边的材料,例如“玄武岩”。可是这并不能使轮组在高温情况下不损坏,即使“玄武岩”材料还未损坏,环氧树脂部分也早已承受不住。
虽然存在260℃TG点的环氧树脂,但是其成本高昂,生产保存非常麻烦,连轮圈的工艺制程也需要随之改变。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轮圈工厂在使用,仅用于生产军备上,不计成本。

测试说明
本次测试全部统一使用非管胎型号,部分轮组不兼容真空胎,所以全部使用有内胎的开口胎。测试中统一使用vottoria cosra speed 25mm开口外胎,统一气压100psi,后轮压力70kg。
刹车块搭配以原厂推荐的最佳搭配为主。
为什么不统一刹车块?
不同的刹车块与轮圈树脂材料有不同的特性,讲究搭配协调,而没有绝对优势的刹车块。
例如制动力被很多车友所称赞的swissstop black prince黑王子刹车块,用到部分品牌的轮圈上制动力就不好。
搭配对刹车块与轮圈,才是best match,才会有最佳性能。


实验设备说明:
由一台1500w额定功率的电机驱动轴心转动,刹车由可调气泵驱动,力求接近实际使用下的情况。可通过电脑后台读取出刹车时间、制动功率、温度等各种数据。

实验机台配有风扇,但是由于风扇风力远不如实际骑行中的风速,可以忽略不计。故实验测试的条件比现实骑行更加苛刻,实验测试中轮组更容易损坏,现实骑行中会有更多的空气流动带走热量。

实验分为四个部分:干燥情况下的大力刹停时间、潮湿情况下的大力刹停时间、中等力度情况下的制动功率、相同制动功率下的耐热极限时间。
1. 干燥情况下的大力刹停时间
轴心转速130-135转每分钟,传动比1:1,制动力100N。
当夹器开始制动时,产生制动功率,制动功率高于1500w时,超过电机功率,会使速度下降直到轮圈转动完全停止。
对比制动时间可以得知轮组的急停性能。
每次试验进行10组,每组间隔5秒。
2. 潮湿情况下的大力刹停时间
轴心转速130-135转每分钟,传动比1:1,制动力100N。
电机带动轴心与轮组转动,在轮圈两侧90°相同位置进行喷淋,形成水膜。当夹器开始制动的同时喷淋停止,刹车块需要刮掉轮圈上的水膜才能输出更高的制动功率。制动功率高于1500w时,超过电机功率,会使速度下降直到轮圈转动完全停止。
对比制动时间可以得知轮组在潮湿情况下的排水性能。
每次试验进行10组,每组间隔5秒。
3. 中等力度的制动功率
轴心转速160-165转每分钟,传动比1:1,制动力50N。
当夹器开始制动时,产生制动功率,制动功率低于1500w时,低于电机功率,轮圈会继续匀速转动。
对比此时的制动功率,可以得知轮组在中等力度情况下的制动性能。
每次试验进行10组,每组制动10秒,每组间隔5秒。
4. 相同制动功率下的耐热极限时间
轴心转速160-165转每分钟,传动比1:1,制动功率1000w。
由于不同轮组在相同制动力下产生的制动功率不同,统一相同的制动功率1000w,低于电机额定功率,轮组匀速转动,对比此时的轮圈温度、耐热极限时间。
(可以理解为同一个人以同样的速度下一个坡,能捏多长时间不放手)
实验时间每次10秒递增,最长实验时间100秒,每组实验做完后,轮组若无发生损坏,则待温度降低到30℃以下后开始下一组更长时间的测试。
测试结果

大部分测试轮组都取得了不错的评分,可以看出在大力制动急停的情况下,部分轮组间的差距并不会很大。优秀的圈刹碳纤维轮组在实际骑行中大力制动的情况下足以达到轮胎抓地极限使得轮组抱死打滑。

当小雨在轮圈上形成水膜时,轮圈与刹车块的排水性制与制动性。现在很多圈刹轮组在轮圈上增加排水槽设计,这无疑是有用的。测试中,有排水槽设计的轮组的成绩要比传统轮组好很多。Campagnolo Bora one的AC3排水槽设计是同类轮组中最浅的,所以成绩相对差一些。
但是在模拟大雨的情况下,即使有排水槽的轮组的制动性能也出现了非常大的下降,这是圈刹轮组的弊病,各家轮组的刹车性都不是很好,所以没必要总结数据。
得出结论,排水槽设计仅在雨量不大时有优势,但是优势不小。

该项测试中,对比的是轮组在相同的中等刹车力度情况下所能输出的制动功率。ZIPP遥遥领先,将其他轮组通通甩在身后,在40N的情况下都可以输出高于1500w的制动力将电机刹停,最终只用了32N就可以输出1100w的制动功率。
其他在大力刹停测试中表现优异的轮组在该项测试中也表现不出不错的成绩。
值得注意的一点:由于刹车块材质的关系,大力制动下刹车块性能差异不大,但是中等力度刹车情况下刹车块之间的性能差距可能会被放大。也就是我们说感觉的“前段软”。
Mavic、Giant、Roval、Vortex轮组在该项测试中就已经因承受不住高温而产生了损坏!

刹车边表现是本次测试中状况差异较大的地方,尽管现实骑行环境远远没达到实验室的残酷水平,但是本次测试也一定程度反映出轮组的实际表现:能经过100秒刹车之后仍完好的仅有ZIPP 404 NSW与方远VENTOUX C5 MK2,其中ZIPP达到了210℃高温仍未损坏,而方远 VENTOUX C5 MK2也达到了200℃以上。
ZIPP 404 NSW与方远VENTOUX C5 MK2上仅留下了刹车块烧焦的痕迹,但是刹车边并无损坏,是极限测试中的胜出者。
据SRAM中国的负责人表示,中国地区内仍未出现NSW轮圈因高温损坏导致的售后。坊间也很少有方远二代轮组的高温损坏售后。
轮组点评
冠军:ZIPP 404 NSW

搭配刹车块:原厂灰色swissstop
干燥刹停测试:1.8s
潮湿刹车测试:1.9s
中等力度制动功率:1100N(30N)
极限刹车测试:100s无损坏 最高温度 210°C
简评:
本次测试中的王者,4项测试中均取得最好成绩,独特的碳化硅刹车边技术,名副其实的“美帝,掌握核心科技”
第二名:FARSPORTS VENTOUX S6

搭配刹车块:swissstop黑王子
干燥刹停测试:2.0s
潮湿刹车测试:2.3s
中等力度制动功率:1200N(50N)
极限刹车测试:90s无损坏 最高温度 210°C
简评:
全新一代方远S6,轮圈更新到了第三代,在本次测评中的每一代真的是肉眼可见的进步,作为提及国产轮组绕不开的存在,方远用实力证明了自己。S6也在本次测试中,紧跟Zipp,位列第二

而FAR VENTOUX S系列轮组由于使用Swissstop黑王子刹车块的原因,升温较高,在90秒测试中温度达到200℃以上仍未损坏,但是在100秒测试的情况下温度已经高于210℃,刹车边开始从轮圈内部发生开裂。
第三名:UNAAS TEAM 55

搭配刹车块:原厂灰色刹车块
干燥刹停测试:2.0s
潮湿刹车测试:2.4s
中等力度制动功率:1200N(50N)
极限刹车测试:80s无损坏 最高温度 160°C
简评:
挪威的工作室品牌,创始人和注册地均确实在挪威,且在挪威当地有组轮车间。但国内的产品线和挪威官网的有所不同。不谈血统,只谈结果,测评中的第三,相当好的成绩,仅以微弱劣势输给了方远S6


UNAAS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中规中矩的成绩,在极限测试中刹车边的损坏较为明显,在160℃之后,两边凸起且内部开裂。在实际骑行中发生烧框时,影响会比较明显。
第四名:CAMPAGNOLO BORA ONE

搭配刹车块:原厂红色刹车块
干燥刹停测试:2.0s
潮湿刹车测试:2.9s
中等力度制动功率:1200W(50N)
极限刹车测试:90s无损坏 最高温度 160°C
简评:
CP的BORA系列可以说是全世界自行车爱好者都推介的万金油产品,口碑极佳,整体表现也在平均值以上。作为业内首推排水槽刹车边的大厂,其对行业的引领作用绝对不容忽视。
(BORA ONE、BORA ULTRA、BORA WTO、FULCRUM所使用的轮圈刹车边技术一致,可以等同)

Campagnolo Bora One轮组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较特别。
结合之前的测试中可以发现升温慢但是降温也慢。推测与轮圈所采用的环氧树脂有关,可能比热容较高。
虽然极限温度只有160℃左右,但是由于升温比较慢,坚持的时间属于比较长的,完成了90秒的测试,但是无法通过100秒的测试,可以观察到刹车边有明显的翘起。
第五名:VORTEX N6

搭配刹车块:原厂灰色刹车块
干燥刹停测试:2.3s
潮湿刹车测试:2.4s
中等力度制动功率:1200N(50N)
极限刹车测试:70s无损坏 最高温度 160°C
简评:
国产轮组中最早涉足碳辐条的轮组品牌,创始人为同济大学的黄博士,江湖人称“博士轮”。本次测试中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但是在耐高温性能上遭遇滑铁卢。不仅在制动功率测试阶段就出现了损坏,当时以为是个例次品,故更换了另一个轮组进行测试,同样发生损坏。包括极限耐热测试中的个体,三个轮子都是160℃左右就发生刹车边被撑开的情况,并且伴随有很明显的开裂声。

主要是刹车边的变形,轮圈上发生的异样很少,怀疑可能和刹车边加工工艺导致有关。
第六名:FARSPORTS VENTOUX C5 MK2

搭配刹车块:原厂灰色刹车块
干燥刹停测试:2.2s
潮湿刹车测试:7.7s
中等力度制动功率:900W(50N)
极限刹车测试:100s无损坏 最高温度 200°C
简评:
第二代的方远c5,极限刹停及制动功率都处于尚可的平均水平,但在潮湿刹停环节表现远不及有刹车边排水沟的轮组产品,整体评分也在均值以下。
不过惊喜的是C5是跟Zipp是唯二两款完全熬过极限测试的轮组
第七名:ROVAL CL50

搭配刹车块:swissstop黑王子
干燥刹停测试:2.0s
潮湿刹车测试:8.3s
中等力度制动功率:1300W(50N)
极限刹车测试:70s无损坏 最高温度 160°C
简评:
轮组界的新贵,specialized旗下的roval品牌,最近几年凭借优秀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轻量化,被车友所喜爱。Roval CL50与顶级的CLX50使用的轮圈是一样的,几千块人民币的差价来自于辐条与CeramicSpeed陶瓷轴承花鼓。本次刹车表现中规中矩,位于平均值附近。


Roval轮组在测试之前就已经让人有所顾虑,因为Roval的轮圈太过轻量化,会导致刹车边的强度降低,更容易损坏。果不其然,在160℃,除了刹车边翘开之外,刹车边上出现了一整圈整齐的凸点。
第八名:GIANT SLR1 42

搭配刹车块:原厂灰色刹车块
干燥刹停测试:2.3s
潮湿刹车测试:10.3s
中等力度制动功率:1050W(50N)
极限刹车测试:70s无损坏 最高温度 160°C
简评:
因为随着整车搭售的原因,Slr应该是本次测试轮组中出货量最大的轮组。测试的整体水平在均值以下。据观察,网络上的二手GIANT SLR轮组很多已经开始出现将要损坏的迹象。这可能是被之前的使用者达到过较高的温度,但是还没达到极限温度发生损坏。根据Giant的保修政策,笔者提醒各位闲鱼购买二手产品请谨慎。
(SLR1与SLR0轮圈一致)


Giant SLR轮组搭配原厂刹车块,虽然能提供不错的制动力,但是升温很快。轮组的耐高温性能也比较差,极限温度仅在160℃左右,所以出现了很明显的损坏。
第九名:FARSPORTS VENTOUX C5 MK1

搭配刹车块:原厂灰色刹车块
干燥刹停测试:2.8s
潮湿刹车测试:12.6s
中等力度制动功率:750W(50N)
极限刹车测试:80s无损坏 最高温度 180°C
简评:
第一代的方远C5,当年以12k极高辨识度的外观以及优秀的骑乘感迅速征服了国内市场。但是糟糕的刹车边表现也给方远当头一棒,测试成绩在横评中处于倒数第三的位置。不过刹车耐热测试部分处于中上游水平,为什么坊间经常听到方远烧框?笔者理解为产品保有量多,现在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快,就给了人烧框很多的感觉。

另外据此也向方远公司求证,给出的解释是早期品控不够稳定,后期已经改善
第十名:Mavic ksyiumpro carbon sl

搭配刹车块:swissstop黄王
干燥刹停测试:2.5s
潮湿刹车测试:9.1s
中等力度制动功率:1100w(50N)
极限刹车测试:40s无损坏 最高温度 160°C
简评:
轮组界的老大哥,曾经的“法兰西之光”,铝轮时代之王,但在如今碳纤维时代已经完全落伍。在本次测试中各项数据都几乎垫底,在极限耐热测试中更是创造出了最短烧框时间。如今市场上也确实越来越少见到消费者使用该品牌的碳纤维轮组产品了。


MAVIC作为一个传统的轮组大品牌,碳纤维轮组的表现有点令人失望,特别是在极限测试中刷新了最低损坏时间,搭配swissstop yellow king黄王刹车块,日常长时间使用后不仅会在刹车边留下痕迹,测试过程中升温非常快,不到50秒就已经达到160℃左右发生烧框。
第十一名:ECC N84

搭配刹车块:原厂蓝色刹车块
干燥刹停测试:3.5s
潮湿刹车测试:11.7s
中等力度制动功率:780W(50N)
极限刹车测试:70s无损坏 最高温度 160°C
简评:
入门碳纤维轮组的代表,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入门的选择。但本次测试中各项测试各项数据都排在末尾,更换新款刹车块后有个平均水准,但是想到零售价也仅为Zipp 404 Nsw的7分之一(4k左右和29k左右),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分钱分货,低价碳轮解决的是有无问题,至少这轮还不算容易坏。

ECC轮组的刹车表现此次比较令人失望,制动性能上较弱,耐高温性能上还可以。最大问题来自于原厂搭配的蓝色刹车块,不仅制动力差,还容易融化,在轮圈上留下了一整圈蓝色。在达到180℃左右时,轮圈的刹车边也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从内部开始崩坏。
在得知蓝色刹车块测试结果之后,ECC立刻寄了新的棕色刹车块过来,刹车性能上有明显提升,但是会产生刹车啸叫。
ECC表示会接下来出货的轮组会全部更换为新的棕色刹车块,在2019年购买ECC轮组的客户可免费向公司索要一对新的棕色刹车块。
评分

分数说明:分数采取标准化分数,将单项最好设定为100分,其他则按与单项最好的比例x100作为分数。例如极限刹停中,计算得出方远S6极限刹车力为Zipp 404Nsw的90%,则S6在该项得分为90分,以此类推。另外,极限耐热时间按照100s 100分,每少10s少10分计算。
本次测评中的大赢家毫无疑问是ZIPP 404 Nsw,以全面领先的方式摘得桂冠。而国产品牌方远三代,也是自家刹车边技术历经几代研发后,用高水准的表现证明国产轮圈的刹车技术可以与国际大品牌中佼佼者相媲美。方远,Unaas,博士轮也霸占了榜单中的前五名的三位。
campy家Bora one 则作为门神,各项成绩均在平均值以上。Roval和方远二代C5则是守住了及格线。
通过本次测评可以看出,碳纤维轮组刹车边技术的水准还是参差不齐,而且国际大品牌也不一定好,国产的不一定差,而一些唯品牌论的消费者认为国产碳刀就一定差的看法,显然是偏执狭隘的。
中国能制造好的碳纤维产品,不代表便宜的碳纤维产品就一定没问题。购买过于低价的碳纤维产品需要谨慎。中国制造已经被世界所认可,自行车行业大部分碳纤维产品都是由中华人民生产出来的。期待中国智造、中国的自行车品牌逐渐被世界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