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野肠粉
“Сука блядь”(大误)

Seka,对于大部分来说可能很陌生。是的,Seka是一个2017年才创立的国产品牌,并在2019年末才发布了其第一款产品Afield。
关于品牌的介绍,可以看这篇文章http://www.biketo.com/industry/43528.html
这是一片商业评测,整车由Seka公司提供。评测结束后会将产品送回。所以这篇文章我收取了劳务费,该说的我还是会说。
我一般是不接商业评测的,为什么呢?一,国外品牌很少会在乎我这种国内的第三方小角色,不会来充值我。二,国产产品的定价一般都会比较亲民,感兴趣的产品我自己买就是了,不喜欢的产品就算给我充值我也不要。(某骑行服给我寄了一套,至今未拆快递)
这是我第二次商业评测国产车架,第一次是Niuaero Road-01整车,这次则是Seka Afield整车。因为他们确确实实有在用心做产品,在产品上有自己的闪光点。

在国内公路车市场被各种渠道商占主动、消费者不够理智、市场远比国外小、价格竞争还更加白热化的时候进入这个战场,气势可佳。Seka不像Niuaero,Niuaero背后是强大的小牛电动车公司,Niuaero有强大的财力和备货铺货能力。做一款整车所需要的资金和开发周期,远比做小配件要多得多,没点魄力和决心和对自行车足够的热爱是不敢做这种事的。
这就是一台Seka Afield UT整车的原始整车照。到我手上的是一台红色L码。整车来的时候是没有截管,留有较高垫圈的,所以自然没有官网整车照来的帅气。
Seka Afield这款车上,你觉得在2019年最新款碳纤维圈刹公路车上应该有的是什么?直装夹器?全内走线?隐藏座管夹?破风座管?在这辆车上,统统没有……
整车配置
车架组:Seka Afield L码
套件:Shimano Ultegra R8000
座垫:Fizik ANTARES R7145mm
把立:Seka铝合金把立
座管:Seka 碳纤维座管 27.2mm 25mm后飘
弯把:Seka 碳纤维弯把
轮组:DELTARGET 3碳纤维轮组
轮胎:马牌Ultra Sport 2 25c
整车重量:7.5kg(不包含脚踏)
零售价18900元人民币

Seka Afield目前暂时只提供4个码数,无提供XS码,和其他国产品牌有小无大的情况相背驰。由于品牌创始团队中有一位国内一流的Fitter,所以车架几何上做了相对应的设计。
车架的Stack/Reach比值对于国内普通车友来说相当友好,温和不激进,不容易踩坑。车友觉得一辆车到底好不好骑,很大因素其实是看消费者能不能很好地驾驭一辆车。
我选择的是L码的Afield,很多车友可能会惊呼,178踩L码,肯定买大了!其实不然,L码的实际立管长度为530mm,仅相当于部分品牌的M码,Reach值为387mm,与我使用最多的Merida Scultura、S-works Tarmac、Niuaero Road-03差不多,但是车架的stack值高了大约35-40mm,也就是车头高出了一截。所以,品牌标号不代表车架大小,还是得看实际几何。
(对比:Giant Defy L码reach390mm/stack605mm、Giant TCR L码 reach402mm/stack581mm)

车架上除了印上品牌名称和车型logo之外,往往还会印上一堆厂家炫技的技术名词。用了什么技术和什么材料,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到我们手上的产品如何。
就算用了东丽T1xxx高模量碳布结果做出来很重的车架,又怎么样呢?我绝不是再黑某些意大利品牌。
车架的用漆质感非常好,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涂装完的车架重量会比较重,不同尺寸的车架重量在1000-1100g之间。
整车重量在7.3-7.5kg之间,对比国际品牌同个价位的整车属于标准水平,但是对比国产品牌这个价位的车就稍微重一点。

我的评测向来比较少评论涂装,因为涂装这个事关个人口味,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Seka Afield的涂装,远观以为是红黑配色,近看黑色部分其实是清漆,露出碳纤维的原色和大理石纹路。Afield一共提供三款颜色选择:绸缎红,邮差蓝,冰河灰,质感都非常不错。
下管的管型比较类似截背式破风管型,但是前端较为圆润接近圆管,空气动力学设计在这辆车上几乎没有。

常规的半内走线设计,平平淡淡才是真。也能为你省下几百块装车的手工费。
如果购买整车,则拆箱后只需简单安装即可使用,不用过多调试。

UCI认证虽然不能证明车架性能的优劣,但是反应的是品牌的态度,万一哪天就有选手使用我的器材上了UCI级别的比赛呢?

与某些竞技取向的车型不同,Seka Afield这款车的五通并没有做的非常粗犷,而是比较流线的“柔性美”,后叉采用打扁变径设计增加后三角舒适性。
BB86压入式五通也是最常见的规格之一,友好度很高。原厂使用的是shimano BB71等级的中轴,耐用性上提供可靠保证。

座垫上标配的是Fizik ANTARES R7,ANTARES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变色龙”,“蛇-变色龙-牛”其实是Fizik提出来的关于车手身体素质的一个分类,并不是座垫的名称,属于“变色龙”的ANTARES是中间范围的一款座垫,适应面较广,R7则是Fizik座垫的等级区分,最为入门的版本。标配的座垫为145mm宽度,大部分车手可以适用。

Seka所宣传,这车的所有配件都是精心挑选和设计的。在整车上标配了碳纤维座管,增加骑行舒适性是现在高性价比车型的通用做法。27.2mm常规座管也确保了车手可以自由更换不同的长度和后飘值规格。

我这辆车是L码,所以按照官方标配应该是100mm把立搭配420mm弯把。Seka这款弯把的标号为下把位中对中,上下把同宽,所以下把位宽度即上把位宽度。虽然零售有提供380mm尺寸,但是整车标配上是没有的,S码和M码配的是400mm尺寸。但是给我法外开恩了,配置了一根400mm尺寸的给我。很无奈400mm还是宽于我的适应尺寸。
Seka碳纤维弯把400mm尺寸实测230g,这个重量并不算轻。虽然这根弯把可以提供优秀的刚性,但是400mm宽度实在影响我的骑行感受,为了后续的车架评测体验,只能将这套把组拆下。

虽然整车的STR比值很温和,但是整车配备的把立的弯把锁紧位有大约10mm的下沉量,类似一些山地车弯把,让我感到很不解。弯把的手变头安装位,依照原厂的中立位安装,也会有一点下沉量,这个属于正常,把型设计的原因。
原厂整车配有共计40mm高度的垫圈。如果换回普通的-6°把立,和上把位下沉量较小的弯把,会使手变头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的垫圈量更少。更容易实现令整车更美观的STS。(Slam that stem,无垫圈主义)

原厂的装配是非常走心的,在弯把角度、手变头角度、走线角度,甚至把带的选配上都可以感觉到品牌方的用心。有一说一,原厂这个把带手感还不错。
官方宣传装车精度达到了车店标准,但我个人只能说达到了平均线,要比上精品车店和高端工作室还有一点差距,但是这对于在小城市或者离车店远的车友非常友好。

整套传动上选用整套Shimano Ultegar R8000套件配KMX X11链条,可以说是没有缩水。整车是不包含脚踏的,Speedplay棒棒糖脚踏是我自己安装的。
L码整车配置的是172.5mm的曲柄,S码和M码会配置170mm曲柄,基本符合车友需求。
52-36t的牙盘齿比搭配11-28t的飞轮齿比也基本可以全路况通吃,但是遇上爬升度8%以上陡坡还是会稍显不足。

虽然没有使用双轴直装夹器,但是普通版的R8000夹器已经非常好用,除了顶级产品在重量上能虐一下他,真的找不出什么弱点,shimano牛逼就完事了。为了搭配碳圈,还配备了Shimano R55C4碳圈刹车块。

DELTARGET 3是Seka旗下的厂牌轮组,轮圈高度32mm,内宽21mm,刹车边宽度27mm,轮圈外宽28.5mm,典型的低框胖圈设计。轮圈几何数据与Roval clx32接近。(Roval Clx32,内宽20.7mm,外宽28.1mm)

整轮配置上,采用DT SWISS 350S直拉花鼓提供靠谱的性能与质量,搭配协达1423辐条和隐藏式辐条帽,中规中矩的配置。但是官方重量上已经达到了1502克,对于一对32mm的轮组来说并不算轻,圈型接近的Roval clx32仅1280克。(前轮655g,后轮852g,因为原厂贴了真空胎垫,所以就懒得撕开称了)

马牌UltraSport这款外胎一直是我极力推荐的一款入门级外胎,淘宝上的价格,两百块钱就能把一车份的内外胎包办了。一般般的重量,但是滚阻、抓地力、耐用性都处于良好的范围。
马牌已于今年欧展发布了第三代ultrasport,Ultrasport2是早些年发布的版本,官方安装的内宽标准是14.5mm,还停留在窄圈时代,所以当安装到内宽21mm的轮圈上时,实际测量宽度已经达到了28-29mm。
用21mm如此内宽的轮组安装老版本23/25c轮胎,是不推荐的,建议安装28c以上,符合ETRTO(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标准,安全性更有保障。

整车定妆照
部分关于人车接触部分的配件我进行了更换,更换为最近测试的产品,座垫更换为bontrager aeolus pro,把组更换为380mm宽度120mm长度的方远一体把,并进行了截管。整车重量上轻了几百克,其余配件未进行更换,不会对整车骑行感受产生影响。
L码73°的座管角度加上25mm大后飘的座管,在使用短鼻座垫的情况下,我仍需将座垫推到比较靠前的位置,若安装普通长鼻座垫,就需要更换直头座管了。

骑行感受
这辆车来到我这里已经两个月左右,陪我骑过了几个城市的山头。
轮组方面,由于使用了DT SWISS 350花鼓,只能说成也350,败也350。像DT SWISS、Chris King这些花鼓厂,为了将花鼓可以适配更多的自编轮、厂编轮,所以在花鼓几何上有所妥协,性能只能说中规中矩,不会太过突出。DT SWISS 350花鼓的几何还是更适合编高框轮。
在低速情况下,轮组的表现还算比较灵敏,毕竟32mm的低框轮,不轻快说不过去。但是在中高速时再进行大功率输出,这对轮组的加速表现就差强人意了。这就是普通搭配的轮组的弊端,没办法像成品轮品牌一样综合考量设计。刹车性能上,搭配Shimano R55C4碳圈刹车块可以提供优秀的制动力,在山路上也可以提供令人安心的操控。
真空圈搭配隐藏辐条帽的设计,能带来美观度和忽略不计的风阻优势。起初我并没有多大在意,在后续使用途中却着实感到了坑爹。由于给我送测的轮组是一对样品轮,后轮辐条帽发生了松脱,我只能把真空胎垫撕掉后重新调轮。
由于车架几何设计取向,我骑行这辆车时的姿态会比我骑行其他车型时更加直立,可以直观地理解为更加休闲,如果要竞赛化设定,可以换一支-17°的把立。
车架的骑行感受,正如其设计一样,抛开所有不必要的附加因素,简单、和谐、舒适。纤细的前叉与后叉,配以碳纤维大后飘座管,加上合适的胎压,可以提供非常不错的舒适性,小颠簸的石板路根本不足为惧。前后舒适性的协调做得很好,不会像某些车一样前后舒适性不协调。
虽然这辆车的STR比值没有竞赛型公路车那么激进,但是车头的操控角度上仍保留了较为灵活的设计。但是前后轴距对比我平时使用的车型要稍长一点,在拉扯中加脚进攻的表现会稍迟一步,更加缓和一点。这种调性我觉得对于普通车友来说是非常好接受的,能够稳定地骑行才是更好的,当比赛或者拉练时,跟在一位骑着竞赛型公路车却骑得晃晃悠悠的车友后面是非常令人没安全感的。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是很多车友都会忽略的一个问题,毕竟颜值、逼格、价格才是商家引导消费者购买的三要素。
综合这个车架和轮组之后的整车特点,在骑行时,这辆车会让人一直舒舒服服地坐骑踩踏,而不会想让人时不时就起来摇车猛攻一把。这是一辆可以让人舒舒服服骑一整天的车型,但是又不至于像耐力车型的调性一样过于稳定,要比耐力车型更加灵活。但是这跟我的骑行习惯不太相合,或许等我再过五年十年,拉扯不动的时候,会买一辆这样子的车,配上28c真空胎,跑到城郊的山上去躲避喧嚣。
SEKA不是一台烈马般的超跑,更像是是一台运动版的旅行车。

总结
优点:车架几何友好、舒适度优秀、骑乘调性非常适合普通车友
缺点:目前没有xs码不适合低于165cm以下人士、车架重量一般、性价比不够好、建议到手更换把立
在国内市场斗价格斗得这么狠的今天,做一款没有噱头专注于骑行本质的产品属于不易。Seka Afield足够好骑,但是对比同个价位的竞争对手,或许不够新颖、不够逼格。注定了这辆车的车主往往不会是第一辆公路车就买它,或许是第二辆第三辆,了解到自己所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去进行什么样的骑行之后,才会向这个“沪籍少女”抛以爱慕。